如今已經18歲的淘寶,今年頻繁發生著變化。
此前,手淘APP的改變大多發生在購物鏈條的前端,也更顯眼:千人千面的商品信息流上移到首屏,首頁底欄也出現了更強調發現感的「逛逛」入口。
這次,一個細小的變化發生在搜索層面。
對淘系商家來說,“搜索”一直是必爭之地。一般來說,抱有明確購物目的的消費者才會專門搜索某件商品。因此,搜索常被認為是離成交更近的環節,轉化率也最高。
從淘寶的發展軌跡看,這個貨架式電商從最原始時期的導航購物,發展成了搜索購物:相當長一段時間里,因為商品類目和數量極大豐富,搜索都是個更有效率的工具。那時,搜索為商家貢獻了絕大部分流量,消費者也得通過搜索才能找到自己想要的商品。為了讓消費者更快找到商品,海量商品都被分門別類地歸屬到不同類目和子類目下。
因為出現得早,規則和玩法也被摸得清楚,因此,搜索一度是淘寶粗放時期運營起量的重要方式。商家們買關鍵詞、砸錢投直通車,就可以在搜索排行中靠前,增加商品曝光。市場上還誕生了許多教你怎么通過搜索打造爆款的培訓機構和服務商,一個流量入口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商業生態。
不過,2014年后手淘開始擁抱信息流和內容化,強調“發現后購買”,不少消費者網購的決策鏈路由此改變。幾乎同時,以自營電商京東也在完善自己的首頁搜索,而以分享“砍一刀”鏈接起家的拼多多,初期流量來源主要是占了幾近滿屏的推薦信息流和活動坑位,搜索欄只是個底欄不起眼的圖標——在人人都提“千人千面”,注重貨找人的當下,搜索作為曾占絕對地位的流量老大哥被很多人低估了。
此次618之前,手淘搜索的優化,似乎再次把搜索放到了一個重要位置。
梳理了此次搜索產品的變化,并且希望告訴你,這個看起來微小的優化,對身處消費鏈條中的消費者、商家和平臺都有怎樣的影響。
搜索,究竟哪里變了?
過去,如果我們用關鍵詞在手淘內搜索,頁面會直接出現相關的商品結果。但此次搜索產品優化后,部分品類的商品列表會在搜索后出現一排導航和篩選詞。
我們判斷,這樣的搜索差異,有可能是根據不同用戶過往的消費習慣而定,也可能是由于搜索產品在進行AB test,以測試不同篩選詞或導航方式的轉化率。但可以確定的是,這些變化還在持續進行中。“圖文、結構化、前置篩選等等,今年很多導航交互都會優化”